建设“两个中心”,蚌埠既有区位优势、交通优势,又有科教资源优势、创新资源优势,也形成了一定的发展优势,特别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,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持续加速,淮海经济区城市协同发展不断深入,为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“两个中心”带来重大机遇。
机遇抓住了就是良机,错失了就是危机。面对加快建成“两个中心”这道“时代考题”,蚌埠如何明晰发展路径,加快发展步伐?这既需要我们切实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非我莫属的责任感,也需要规划引领,围绕发展战略,一张蓝图绘到底。
关键词:发展战略
精准把握发展方向,全面加快“一枢纽、五中心”建设
“中心不是说出来的,是靠干出来的。我们不能坐而论道,不能停下来‘清议’。”市发改委主任陶广生表示,建设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,需要精准把握发展方向,全面加快“一枢纽、五中心”建设,即面向中西部,服务长三角、辐射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,淮河流域中游和皖北地区的先进制造中心、科技创新中心、商贸物流中心、医疗康养中心和文旅服务中心。
围绕“一枢纽、五中心”,《蚌埠市淮河流域和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规划》从开放引领、创新驱动、医养结合、拓展空间、生态示范、文化传承等方面,进一步明晰了蚌埠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。
——开放引领,强化枢纽功能,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。规划提出,要构建放射状的“公铁水空”全方位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;建设淮河“黄金水道”和临港经济区,打造流域航运中心;建设内外双向高层次商贸物流平台,打造开放新高地;以蚌埠南站和民用机场为核心,建设现代经济引领区。
——创新驱动,提升经济动能,建设区域先进制造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。规划提出,要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,提升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地位;全面融入全球区域经济网络,广泛建立跨区域产业合作平台;搭建区域科技创新共享平台,打造淮河流域协同创新中心;重点建设“一区一城多平台”,构建城市创新空间体系;广纳高层次和高技能两类人才,提升合芜蚌人才特区;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,打造淮河流域创新创业首选之地。
——医养结合,培育大健康产业,建设区域医疗康养中心。规划提出,要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建设,打造高标准区域医疗服务基地;提升健康护理服务水平,建设区域高端化健康管理服务基地;推进医养游深度融合发展,建设高品质的区域康养休闲基 地;积极发展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,打造现代化医药产业基地;构建“一城一园、一横三纵多点”的大健康产业空间格局。
——空间拓展,做大区域中心城市体量,构建大蚌埠都市区格局 。规划提出,要加强与周边都市圈的协作,推动区域共赢发展;推动蚌淮一体化发展,合力打造辐射皖北的安徽省“第三增长极”;构建大蚌埠都市区空间格局,拉开区域中心城市空间框架;整合淮河两岸资源,打造淮河生态风光带;实行环湖统筹开发,打造环龙子湖休闲创新活力环;弘扬大禹文化品牌,打造环天河文化创意康养环;壮大五河和固镇特色县域经济,强化与中心城区协同发展;因地制宜有选择、有重点地培育一批特色小(城)镇。
——生态示范,开创绿色发展道路,树立生态文明标杆。规划提出,要加强淮河流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,全面保护生态环境;促进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,推行绿色发展模式;完善城市生态绿化景观系统,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;搭建绿色低碳技术产学研合作平台,推广绿色技术应用;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,推进生态文明治理改革;
——文化传承,推广淮河文化品牌,提升城市人文魅力。规划提出,要建设淮河文化研究和推广交流中心,策划举办淮河文化论坛;贯通文化品牌产业链,打造特色文化会展博览之都;提升城市旅游服务水平,建设区域旅游集散中心;围绕“文化+生态+旅游”,建设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。
关键词:组织实施
完善实施保障机制,努力在“两个中心”建设上迈出新步伐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好的工作方法,高效健全的工作机制,是落实重点工作、完成重大任务的重要保障。
在实施保障机制上,规划提出,应当建立完善组织领导和综合决策机制,统筹协调、指导监督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工作。将中心城市建设主要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,与国土空间规划、环境保护和整治规划、综合交通规划、文化旅游规划等有机衔接。建立蚌埠建设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工作会议制度,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公众听证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。
规划还提出,应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各类支持,请求支持行政区划调整,统筹建设大蚌埠都市区,强化中心职能和皖北区域辐射带动能力。争取国家和安徽省重大科技创新、交通物流、大健康、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产业项目布局蚌埠。
在建立多元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撑机制方面,规划提出,应当积极探索企业债券、资产证券化融资、银行贷款、PPP项目运作等多元化投融资渠道,鼓励更多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建设、公共事业、 社会事业等民生领域。进一步创新投入方式,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,以有限资金投入来撬动更多社会资金,积极支持蚌埠 “两个中心”重点项目建设,并有效控制金融风险和政府债务风险。
在科技体制创新和人才机制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,规划提出,应当激发自主创新能力,争取国家有关部门、科研院所、高等院校、军事院校实施共建国家级制造业技术创新原创地和产业化基地;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,争取建立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。积极推进合芜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,创新选拔任用人才机制。在完善人才吸引政策的基础上,加大对硅基新材料、装备制造、金融、物流、医疗保健等领域人才的引进力度。
在建立完善统筹推进和考核评价机制上,规划提出,应当按照分阶段推进要求,滚动制定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,各专项行动实施协调小组的牵头部门、责任部门必须按照行动计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实施细则,细化目标任务、工作措施和具体项目,严格组织实施。
(蚌埠新闻网)